本文作者是戴博拉,感謝慨允授權登載,謹此申謝。
十一月的分享會,由整個人看起來氣象一新的蔡蛤拉打頭陣,只是我有點好奇,不知為何想改變造型?還是他最近遇到喜事?看他氣定神閒地坐在那張椅子上,我還以為參加論壇,看他頗有與談人的氣勢!我這次聽他的分享,感覺比上次更有結構性地闡述他所認為的「講師」,以及這個工作對他自己的意義與期許。蔡老師所分享的最後一張投影片,不知為何我就是莫名地喜歡!
在分享他的練習方法,偶爾穿插他自己摸索跌撞的個人生命故事,那個被老師擺道的當年的他,瞬間讓我感到好憤怒與心疼。我也很喜歡他提到觀點需要「分類」、「比較」與「反對」後思考的個人論述,才值得成為個人講師風格的想法。雖然只是輕描淡寫,卻不難想像他背後的努力。在最後分享自身的求學過程,也讓我感受他內在不服輸的強大力量,畢竟選擇安全的路總是輕鬆點。從建中到東吳哲學系再到臺大的路,相對來說是辛苦多了。對了,下個月他的「英雄魅力學」課程還有名額唷!有興趣的朋友,千萬別錯過!
說到激勵正向類型的課程,說真的如果沒有豐富的生命挫折,絕對無法吸引人。在傾聽徐培剛老師的分享過程裡,雖然「回歸真我」這個主題乍聽之下有些虛無縹緲,但放進了發願到臺灣147所大學無償演講的足跡,意外的帶給他人生轉折的機緣,也讓我體會到老子「無為而治」,與天地萬物一體的精神。一如我喜歡的克里希那穆提一生行止,整段分享如「見山是山」的三階段歷程。因為華人特有的「差序格局」,有如石頭投入引起漣漪般的親疏遠近,箇中的感受與對待,必然不同;而角色與面具,也都是人生責任。然而,幸福的美好必然是與自己和解後的完整自己,正負向的情緒都擁有力量,要能覺察自己如柏拉圖所說,絕對是一生最重要的功課!
最後壓軸登場的是小魚博士帶來的「五感減一」體驗洞察工作坊。對我來說,冷門的五感通用設計這個領域,在記憶可及之處,頂多看過幾本書而已。在三個演練的過程中,讓我發現 Horng-yi Yu真是難以取悅的博士講師,也展現出她的專業。反觀這次沒來的李柏鋒,就給人溫煦如春風的感覺啊!好吧,看在這麼冷門卻對社會公益有意義的知識份上,就原諒妳沒有對表現優異的本組給予讚賞。
呵呵,但厲害的是在三個演練裡,我們學習如何用這五感發想,創造與想像可能實現在未來生活的物品。我也不禁揣想,希望Nien-Zu Nigel Ryan Chang那組的無敵麥克風,可以早日商品化。身為講師,一生若能擁有一支,我願意!
在這次的分享會中,好開心再與溫暖的黃志偉同一組,加上代表本組報告的林軒宇,還有 Claire,以想出七個例子贏了上一次分享會的鄭緯筌冠軍組。呵呵,上天總是公平的啊!
中午,一邊吃便當,也很榮幸聽即將在今周學堂上場的曾國倫老師預演。在時間分分秒秒壓力下,又怕耽誤下一個講師的時程,感受到曾老師想要竭盡所能地快速腦力激盪,來這裡和我們彼此練功。也為了精益求精,所以難免有雞蛋挑骨頭的時候,還請海涵啊!加上我認為不給建議適合在對話的傾聽情境,所以就……反正,上場的時候你最大,記得也好、忘了也罷,你的風格與作品已經值得票價!
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,只好期待十二月的分享會再相見囉!
沒有留言
張貼留言